挂职路上——潘纯瑶同志的挂职感悟
挂 职 感 悟
潘纯瑶
在胥江街道工作的这一年,于我而言,是次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提高能力的机遇。我记得刚到了街道后第二天,领导班子就开了次党工委会议,明确分工情况,因为是主任助理,我主要是协助主任做好民政、教育、卫生、残联等条线上的工作,同时负责下属8个社区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工作。隔天街道胡主任就带着我去下属的8个社区进行调研,让我及时掌握各个社区的人员分工及工作情况。使我对街道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以便于开展工作。9月中旬时,我们挂职的22名老师被分成二组,挂职局委办的一组参加党建课题,我们12个挂职街道及社区的同事参与民政局的一个三社联动课题。记得当时“三社”是什么概念都不清楚,培训课上老师讲罗伯特法则等等也听的摸不着北。当时课题组的交流会也叫“头脑风暴会议”,这是民政局一把手曹局对交流会议的定位,“头脑风暴会”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所以每次会议曹局都亲自来参加会议,与我们一起交流讨论,课题组的每个人相互之间都必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交流相互碰撞中激起火花。交流会的定期开展,也迫使我们加强学习民政条线的专业知识,也必须加强去下属社区的走访调研,对所辖居民的需求进行收集,掌握一手资料。最后在江苏师范大学挂职民政局副局的董明伟老师带领下,课题任务顺利完成。姑苏区“三社联动”工作实务试点工作也在几个社区顺利开展。期间参加民政课题的挂职老师创办了的社会组织“尚学堂”搭建起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平台,“尚学堂”开办的宗旨是推广苏州传统文化,大半年的时间,我们为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开展了多次校社互动的活动。
从97年到考办工作,我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接触到的人不是学校里的学生老师就是社会上的考生,而在街道工作不一样,工作上接触到人形形色色,碰到的事也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一年的工作,帮助街道做了几件实事,帮助三香社区开办免费“四点半课堂”,为社区居住的外来务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辖区待业居民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帮助辖区贫困大中专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除了工作,还当一名志愿者,利用空闲时间看望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等。
有人说“只有彻底地生活及融入,才能彻底的感知”。我想,一年的历练,不同角色的体验让我收获了知识和友谊的同时,也与一个全新的自己相遇。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更是启迪了我的思维,我想这一年挂职所学到的,远远超过了挂职本身。在街道的一年时间,让我感觉在基层政府工作的不容易,感叹街道真是一个丰富社会阅历的地方,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街道工作的繁琐与压力,体会到了政府各部门将大量工作延伸到街道,形成“上面分系统,下面大总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同时感受到了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的真实状况,这些是我在原岗位上所不能体会到的,让我受益匪浅。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说过一段话“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我想,我的这段挂职经历,除了拓展我生命的宽度,使我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外。等到老了回忆曾经走过的岁月,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顾局长在8月3日的挂职干部总结表彰会上讲,回到原单位要让我们结合一年挂职工作好好的去思考,去提升,要条块结合,要创新,把新的项目工作带到校园。我想,这一年挂职工作是结束了,但既是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现在回到熟悉的岗位上,接下来就是要思考现在高等教育又进入了大众化向国际化发展的阶段,针对这几年我们苏州自学考试发展的瓶颈,如何做好条块结合,利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来拓展自学考试的生源,加强自学考试的质量管理。为新常态下苏州这个学习型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
街道工作:接待居民咨询
街道工作:逢十解事